五月的美好其實有part 2, 只是一直忙著繼續玩,就懶惰沒有完成。朋友不斷的督促,今天總算完成。   

原訂八點半起床號,八點四十分同伴才叫醒我。一行人沿著永華路往永康交流道走,到同事推薦的旗哥牛肉湯用早餐。台南牛肉湯,是種很特別的食物。生牛肉放在大碗中,淋上一湯圴熱騰騰的湯,頓時香味四溢。旗哥牛肉湯據同事說並非台南最為推薦的牛肉湯,只不過依照我們行車路線,確實是最順路的一個店家。一碗牛肉湯,定價100大洋,還附送牛肉肉燥飯或是白飯一碗,確實也夠填飽肚子了。平常的早晨我以一大杯咖啡醒腦,但是在南部,多得是熱湯美食,沒想到一碗熱湯也啟動了台北來的大腦。上車時,感覺特別的有朝氣,格外期待這次的主題:無米樂。

從新營交流道下一路往後壁鄉菁寮村方向走,約莫四十分鐘。下車不多久,看到一個地名指標:墨林村。好美的地名!在當地的介紹裡頭,這個地方早期曾經出過不少進士,因此以墨林為名。鄉間小路,路上不多行人,我們隨意走著,看到一間門口歡迎遊客進入的房子,好奇的走近。一身藍染的大姐,熱情的招呼我們進入,原來這裡展示了早期墨林村民眾的一些生活紀錄。尤其是藺草編織機以及一顆如同石臼的大石。原來那是婦女站在大石上頭,用腳滾動著大石以便撚扁每根藺草。我好奇的站上去類似紡錘的大石,小心翼翼的用腳踩踏,初期覺得大石不易滾動,等到大石開始移動的時候,卻又無法控制速度的令人倉皇失措。大姐說,當年的婦女可是游刃有餘的利用這個工具,編織出不少台灣著名的藺草草蓆。

14dc0bcbb40c67.jpg   

告別大姐之後,這趟南行的主題就在不遠處的菁寮村。舊時的地名其實很親切,村與村之間往往分界並沒有這麼明顯,也許家住在墨林,藥坊卻是在菁寮。一踏入菁寮,就見前頭也有一隊旅人,站在崑濱伯家門口,有位大哥正在跟旅客介紹著崑濱伯。在菁寮村,或許是遊客變多了,著名的房舍門口地上,都用地磚鋪設這個房舍的名稱或是景點的名稱,比如說崑濱伯無米樂、阮家古厝、販仔間等。看到地上的四方磚,不禁莞爾。一方面是佩服這個創意不但避免村中老人家被遊客反覆詢問的困擾,也建立村中共同的景點介紹風格卻又不顯突兀。老人家臉上的紋路記錄著投注台灣稻米的一生,家中另有兩位阿公、阿嬤正在剝著滿盤的花生。我好奇的也蹲下來一起用手剝著花生殼。離著上次這樣做的時候,是幼時跟阿公阿嬤去澎湖的時候。也許因為這樣的思念,讓我在那裡停留特別久,我的親人他們如果在場,應該會說,這裡的花生怎麼這麼飽滿?我們澎湖呀….. 說起往事。

14dc0bd9a99da1.jpg   14dc0bd33ba580.jpg  

前頭的旅人似乎離去,導覽的郭大哥後來在老街遇到時候,知道我們是自己前來的。很熱心的自願擔任我們當地的導覽。在他的說明下,我才明白原來閩南建築的設計與屋主息息相關。屋簷的風型火型,都是搭配屋主的命理建造。而一整個家庭內成員的房間,也依照長幼輩分有一定的規則,倫理在生活中的小地方展現無疑。

除了建築,村內仍然保有不少民俗技藝及傳統。如兩美理髮廳的主人就在自家騎樓前做起鵝絨耳扒,據他說,這項技藝已經被行政院列為十大即將失傳的技藝。雖說可惜,但是下一代提的問題,乍聽之下,也只能覺得無奈惋惜。是呀!大賣場的工讀生時薪70元,一根人工鵝絨耳扒也才70元,卻得耗盡眼力、耐性及時間。對於年輕人自然不具吸引力,更別說養家活口了。我們還能多做些什麼呢?買了耳扒,心裡頭想著,我們的政府除了公告這是即將失傳的技藝以外,還能做些什麼呢?在郭大哥介紹的餐廳中用完午餐,我們驅車離開農村,後車廂裝的是2公斤的芳榮米、鵝絨耳扒、客家花布等手信。心裡頭多載滿的是不捨與遺憾。

 

 

14dc0bd88e2cd3.jpg  



這天,炙熱的太陽照在白色的小車車頂,一行人暫停麻豆去友人家約半小時後驅車返回台南。辦理還車手續之後,從容的前往客運站搭車回台北。身體經過一天的日曬,如同田中的稻穀一般暖暖的。兩天一夜的南行,有同伴催促著吃東西的叨念;也有夜晚在台南市區封路的野台歌仔戲;有網路著名的冰店水果冰;也有菁寮村早期男女約會的冰果室。我們在台北轉運站下車,突然我有點紊亂,這個喧鬧擁擠的地方,是我原先的所在嗎?如果是,那現在的紊亂,應該是由於南台灣熱情的太陽、敦厚的民眾影響所至。菁寮、墨林,好美的名字,好淳實的人們,這個美好將永遠刻畫在我的心上!

 

14dc0bdacbb1a3.jpg  14dc0bef765a7f-1.jpg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