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5/1連假之後,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像是搭了電梯似的一飛沖天。直到5/13-5/15,疫情緊繃的雙北,確診數字看似平緩,我卻認為這反應的是部份民眾在家用快篩陽性之後,眼見附近醫院的急診及大型檢驗站都是大排長龍,就放棄了進一步到院以PCR檢驗作為確認。而PCR檢驗確認是目前台灣政府官方將新冠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時,通報的依據。也就是說,即使快篩陽性的患者,如果沒有進一步的做PCR確認,這位患者是不列入台灣確診者人數的計算,也就是醫界人士所謂的「黑數」。
我總認為台灣人民本性純良,是很乖的學生,政府要求怎麼做,公民的配合度很高。這一點從2021年5月,當時台北市在某個週末,經市長的呼籲之下,信義區及捷運車廂宛如空城可見一斑。同樣的5月疫情,是否能像去年一樣的淡然度過,以趨勢及政策來說,似乎是不一樣的結果。民眾必須做好心理準備,這是一波閃躲不掉的衝撞,也是考驗台灣公民社會繼選舉議題以外,在公衛上是否也是形成意見對立的民意。
台灣公民社會長久以來,在政治議題上,對立狀態不但沒有隨著時間淡化,反而增加了世代的仇恨感。而今年的疫情,究竟人民是否有取得公開透明的資訊,來決定整體社會開放的時機,也是值得繼續觀察的地方。倘若說兩年多來,國際社會已經提供台灣不同模式的疫情發展,確實以時間來說,我們應該是游刃有餘才是。若真是如此,為何目前的社會人心如此不安?南北民眾至今仍然缺乏「同島一命」的同理心。這是很有趣的一個觀察點,每當國際社會發生戰爭、天災,台灣人民的愛心從未缺席,可從當年日本311海嘯到今年的俄烏戰爭驗證,台灣民眾的援助與慈悲,從未缺席或是遲到。但是在面對同島的人民時,往往只嗅到仇恨奚落的氛圍。事實上,無論喜不喜歡,所有人就是居住在這個小島上,沒有任何一人會因為喜歡或是討厭而免除病毒的親近,更何況說是地域的區隔,別忘了高鐵常常標榜的「一日生活圈」,台北高雄也不過是一個半小時就可以到的地方。人民之間並沒有因為如此密切的關係而產生更為慈悲的胸懷,反倒不停地奚落、辱罵。不知道多數人有沒有覺察到這樣的顛倒心態?這個時代的我們,很特別地遇到了這個病毒,防疫的生活在我們的一生必定是一段特別的記憶。而遭逢這個時代的我們,要在我們的阿賴耶識,存放著什麼種子,當是每日可以自省的著手之處。
資料來源:衛福部疾管署https://covid-19.nchc.org.tw/dt_005-covidTable_taiwan.php
留言列表